公用事業公司向數字化發展 加速計量儀表直接需求
發布時間:2018/12/18 12:50:51 瀏覽量:次
根據資料顯示,隨著各種領域的公用事業公司正朝著數字化方向發展,這無疑加速了對通信儀表的直接需求,全球計量領域有望在2019年達到以下數據成果。
電、水、氣表的出貨量將超過3.65億臺,每天新增量100萬臺;通信儀表占比達到46%,其中燃氣表最少,但仍達到25%的出貨量;在北美出貨的所有通信儀表中,將近三分之二將具備AMI功能;通信儀表在全球安裝量已經超過7億臺,并且正在快速增長。
除計費外的應用投資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智能儀表的認知都停留在計費和節省人工抄表。盡管許多公用事業公司也支持改善客戶服務,但是投資多回報少。其實,通信儀表的初期投資已經為公用事業公司和客戶帶來了一些額外的好處,如每個用戶的平均能耗下降了10%。然而,智能儀表數據有越來越多的新的應用和收益,可以推動更高級的投資。
能源效率
現如今,人們越來越關注住宅、商業、工業領域的能源效率。立法是推動能源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歐盟2020年能源戰略,該戰略要求到2020年能源效率提高20%。許多大型商業和工業公司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推動能效改革。例如,Petroflow能源公司最近與英特爾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章,表明其新的數據軟件解決方案降低了43%的能耗。智能儀表可以準確及時的測量數據,這推動了對儀表的投資,特別是在工商業領域。
風暴破壞控制
如何減少因風暴破壞帶來的損失在風暴頻發地區如美國顯的尤為重要。風暴頻率和嚴重程度致使公用事業公司的損失成本越來越高。在美國2017年颶風季共有23場風暴和颶風,僅瑪麗亞就造成了約900億美元的損失。因此,一些州的公用事業公司正在投資新技術,專門用于降低風暴造成的損失,例如,Avangrid宣布將對智能電表投資5億美元。智能計量數據可迅速的斷停電情況、減少停機時間并更快地恢復供電。
能源盜竊
減少能源盜竊帶來的損失一直是衡量AMI系統的標準。針對越來越多的能源盜竊和儀表篡改方法,一些國家在安裝儀表之前都會對儀表進行嚴格的測試。在印度,電表需要經過40種不同的篡改測試方法才能批準安裝。然而,有效的減少能源盜竊的解決方案是可以監測儀表數據以分析任何變化。大多數儀表供應商開發了軟件,可以在儀表數據發生變化時發出警報(如,數據突然減少,數據不顯示)并進一步調查。在能源供應短缺的情況下,這種收入保護對公用事業公司變得更加重要。
所有這些應用系統將更多地利用儀表及其通信網絡產生的數據。公用事業公司開始投資物聯網四大分支 - 連接,收集,計算和創建。從2016年到2023年,針對電表和水表的AMI解決方案投資將超過750億美元。
影響智能計量安裝的因素
雖然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加速智能計量的安裝速度,但短期內影響并未發生顯著變化。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智能計量的主要需求始終是數據傳輸。
當前公用事業公司部署物聯網主要根據通信技術的成本而定,而非技術優勢。總體成本可能受到以下五個主要方面的影響:預定因素,硬件成本,運營成本,數據管理成本,供應成本。
預訂因素
預訂因素包括環境,人口密度和立法,這些是公用事業公司無法改變的因素。例如,歐盟法規要求一些國家在2020 - 2021年完成智能電表的安裝,迫于成本效益考慮,這些國家會選擇安裝可以更快實現的技術,而沒有更多時間等待更新的解決方案,包括網絡。
購置成本因素
除了預定因素之外,購置成本因素對于單個公用事業公司及其部署的智能計量系統而言變得更加獨特。通信技術的選擇會影響其余四個因素,并造成購置成本的變化。至少在智能計量方面,在2019年及以后沒有哪個解決方案可以在市場獨占鰲頭,如下面的圖標所示,從2017年到2024年,沒有一項技術在儀表硬件出貨量中占主導地位。
從長遠來看,對AMI解決方案及其通信網絡的投資將越來越多地考慮額外的ROIs和數據使用。應用如:能效,風暴損害控制和能源盜竊,應該成為選擇安裝過程中更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從短期來看,由于AMI成為公用事業公司領先的物聯網解決方案,2019年似乎不會出現采用整體計量器的項目。
本文來源:環球表計,轉載請注明出處